華聲在線7月19日訊(通訊員 劉鳳輝)近日,湘潭市湘潭縣人民醫院卒中中心團隊,成功為兩名腦血管疾病患者實施腦血管介入手術治療。該類手術的成功實施是湘潭縣人民醫院在治療腦血管疾病方面綜合實力的展現,標志著醫院在腦血管病診治水平達到新的高度。
病例一精準“拆彈”,化險為夷
61歲的賓先生,因突發頭痛、嘔吐1天,于6月24日入住湘潭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二病區。入院后經完善腦血管造影示右側頭臂干與左側頸總動脈共干,前交通動脈球形真性動脈瘤。伴有動脈硬化,左側椎動脈起始部及雙側頸內動脈虹吸段斑塊形成,管腔變窄,以左側椎動脈起始部為甚,狹窄率大于75%。診斷為:前交通動脈瘤破裂伴蛛網膜下腔出血。顱內動脈瘤就像顱內的一顆不定時炸彈,如果不及時處理,動脈瘤一旦再次破裂,血液就會像決堤的洪水迅速沖出破裂的血管,造成嚴重的顱內出血,其致死率、致殘率非常高,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醫院迅速組織醫務科、護理部、介入血管科、重癥醫學科,神經外科等多部門進行術前討論,對患者的情況進行仔細研判,并制訂詳細的手術方案和應急預案。團隊一致認為,此患者發病急,病情重,風險大,需要盡早處理顱內動脈瘤。征得患者家屬同意后,決定進行腦血管造影術+支架輔助下動脈瘤彈簧圈填塞術。
6月27日,征得患者家屬同意后,在神經內科、介入血管科、 ICU、麻醉科等科室通力合作下,手術團隊在全麻DSA引導下順利為患者實施了前交通動脈瘤支架輔助+彈簧圈填塞介入治療術。
病例二高精“架橋” 重建大腦供血“生命線”
56歲的劉女士因突發眩暈2天入住湘潭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二病區,經頭顱MRA及腦血管造影顯示雙側椎動脈V4段輕-中度狹窄,基底動脈近端重度狹窄。
“該患者的基底動脈狹窄程度非常高,藥物根本無法開通血管,而且狹窄的血管會影響小腦和腦干的供血,一旦血流中斷,就會導致腦干及小腦的梗死,從而引起患者嚴重的意識障礙和肢體功能障礙,甚至死亡,必須開通血管,保證腦血流供應,”卒中中心團隊經討論一致決定。
7月1日,經與家屬積極溝通后和充分的術前準備后,手術團隊成功為患者實施了腦血管造影術+基底動脈成形術。
術后患者血流較前明顯改善,肢體肌力較前好轉,住院 6天后順利出院,患者及家屬對治療效果非常滿意。
據神經內科二病區副主任醫師成希文介紹,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因85%左右是因為顱內先天性動脈瘤。患者平時可無任何表現,如果不通過特殊專科的檢查往往不易被發現,如果動脈瘤過大壓迫到周圍組織、神經,或因各種因素導致動脈瘤破裂,就會導致患者劇烈頭痛、嘔吐、眼瞼下垂、意識障礙甚至昏迷。目前顱內動脈瘤的治療方法主要有開顱手術治療、血管內介入治療及復合手術三種方式。
隨著血管內介入治療技術的發展和成熟,不但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減少了外科手術帶來的創傷和嚴重并發癥,而且讓患者近乎無痛的方式輕松排除了藏在顱內的“不定時炸彈”,迅速回歸家庭和社會。而對于腦血管狹窄的患者,一般會通過核磁共振、DSA下腦血管造影術等檢查,了解狹窄的程度,并根據狹窄的部位和程度以及患者的情況,給予相應的處理。兩位患者有明確的手術指針,而且遠期的獲益遠遠大于風險。
近年來,湘潭縣人民醫院卒中中心按照國家衛健委建設標準,以多學科協作模式打造了一支由急診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介入血管科、NICU、ICU、康復醫學科、放射科、超聲科、檢驗科、心腦功能科等多學科、專業協作的“腦卒中急救團隊”,不斷推進三級醫院卒中中心建設,進一步規范和提高卒中診療水平,保證醫療質量與患者安全,以更加精湛的技術為人民群眾提供規范化、高質量和高效率的醫療服務,為腦卒中患者帶來了生命的福音!
湘潭縣人民醫院卒中中心簡介
湘潭縣人民醫院卒中中心擁有急診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介入血管科、NICU、ICU、康復醫學科、放射科、超聲科、檢驗科、心腦功能科等多學科專家,聯合處置,能快速處理急性腦卒中病人各種病情。醫院聘請原湘雅二醫院譚利明教授擔綱我院卒中中心學科帶頭人,醫療技術力量雄厚。能開展腦卒中靜脈溶栓、腦血管介入等診療技術。
卒中中心建立健全了涵蓋全縣鄉鎮醫療機構的卒中中心救治網絡,實現了縣域內院前急救與院內救治的無縫對接,為急性卒中患者開通綠色通道,確保就診的第一時間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進一步改善臨床預后,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致死率、致殘率,提高患者生存生活質量。